新闻动态

如何看待冯玉祥驱逐溥仪的行为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?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1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27

高估了溥仪的作用,无论冯玉祥是否驱逐他,日本人都能寻得符合其意的傀儡,以达其目的。

溥仪在伪满称帝之际,日本人在华东华北地区也扶持了多个傀儡政权,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“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。

“自治区域”涵盖原冀东22县及延庆、龙关、赤城等地,为当时东北亚地区除伪满洲国外,规模最大的“伪政权”。

1935年,土肥原受日本关东军指派前往华北,他成功说服了前北洋政府航政司长、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的殷汝耕,前往北方担任“自治政府主席”。

殷汝耕,此人曾活跃于历史舞台,以其特定时期的政治行为而著称。他虽未留下过多详述,但在那段岁月里,其名字与一系列重要事件紧密相连,不容忽视。

如何评价殷汝耕?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在评价时,我们应客观审视其历史行为,综合考量其功过是非,确保评价公正准确,不偏不倚。

简而言之,相较于某人而言,即便是汪精卫,也可被视为一位“立场鲜明的爱国者”。

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成立后,殷汝耕将区内事务多交予日本人管理。军事上,除警察外全归日本关东军特派军;经济上,重用日本顾问,该地成日本远东主要“资金运作”中心。

“冀东伪防共自治政府”是一个由日伪势力操控的政权,旨在对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活动,其本质上是一个非法的、傀儡性质的政府。

1935至1938年间,“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近乎成为日本在华的“飞地”,日本人利用此“伪政府”,大肆掠夺中国资源,犹如直接吸取中国血液。

日本关东军曾有意将伪满并入“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,但基于分散风险的考量,即“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,日本最终决定放弃该计划。

事实证明,日本人的判断正确,未将伪满并入“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是明智之举,此举避免了潜在的问题与复杂性。

1937年,一支数千人的保安队于“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”中宣布起义,对黄老爷的土豪势力进行了打击。

经日本关东军协调,殷汝耕卸任,其“伪自治政府”归并“南京临时政府”,此事件被历史记载为“通州实践”。

然而,相邻的伪满政权却未受到任何波及,依旧维持原状。

当时,许多汉奸如殷汝耕般急于为日本人效力,他们能力不输溥仪。但溥仪的民族主义与复国心,汉奸们没有,也不会给日本人带来此类麻烦。

因此,即使冯玉祥把溥仪当作紫禁城的象征留存,东北若欲自治,仍不乏人选可被操控为傀儡。



上一篇:淘气天尊:市场合理消化后,下周还要涨!
下一篇:魏牌高山宣传片抄袭雷克萨斯LM?长城回复:MPV都差不多